臺灣師大資工特殊選才|心得

112特殊選才 - 應試資訊
學系全名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
報名截止:2022/11/10 Thu. 郵寄備審
初審放榜:2022/12/06 Tue.
複試日期:2022/12/09 Fri.
複試地點:NTNU 公館校區 應科大樓
結果放榜:2022/12/22 Thu.
NTNU簡章點我 (檔案第 27~28 頁)
關於臺師大資工
隸屬理學院,位在臺北市文山區的公館校區,校區旁即為公館商圈,同時與鄰近的台大與台科大組成臺灣大學三校聯盟 ;
2023 QS 電腦科學類排名為全台第八,世界前 550;
2023 THE 電腦科學類排名為全台第六,世界前 600。

前言
以下分享為為資工一般組(沒有與資安組聯招)
一般組面試順序有點謎,推測是類似往年慣例,這次資安組由於還有術科測驗,所以同時錄取兩組的先面,再來是一般組北部學生,最後是南部學生(不過我住附近卻算是在中後段 11/15 🤔)
一般組面完,資安組剛考完上機考,接著面資安組。
大概表定面試時間前 1 hr. 報到,然後先到系辦上傳等等要報告的檔案,同時有開一間會客室給考生等待
系辦老師一次會叫一個人到樓上準備,樓上會有系上的人負責簡單尬聊~

相關數據
人數
額定錄取 | 榜單備取 | 報名人數 | 複試人數 |
---|---|---|---|
5 | 9 | 63 | 15 |
一般組有逕取 2 名
錄取率
初試通過率 | 複試通過率 | 總錄取率 |
---|---|---|
23.81% | 33.33% | 7.94% |
初試通過率:複試人數 ÷ 報名人數
複試通過率:正取名額 ÷ 複試人數
總錄取率:正取名額 ÷ 報名人數
成績與結果
初試成績/及格分數 | 複試成績 | 總分/備取及格分數/正取分 |
---|---|---|
80.00/78.34 通過 | 80.00 | 80.00/77.84/90.18 備取5 ✨錄取 |
初試:書審;複試:口試
總分 = 初試*50% + 複試*50%
面試方式
共兩間面試,B 考場會是你前前一位,A 考場是你前一位
一間大約 8 分鐘,A 考場兩位教授,自介 + 提問,時間到會有人敲門,結束馬上接著去 B 考場
B 考場一位教授,主要就輕鬆面對面坐著閒聊(?
(另外,第一間試場有錄影,第二間我沒注意,所以第二間的那位教授應該是會去看錄影帶,所以才會問有沒有想補充甚麼)
面試過程
- 第一間
- 自我介紹 (5 mins.)
- 練習蠻多次了就順順的講完,然後這次現場備有簡報筆~ 可以很自在的站在投影幕前面講
- QA (3 mins.)
- 關於科展專題的內容,你做了那些深度學習的過程,做了哪些探討或是實驗?
- 我先從 data 的部分進行說明,我是運用美國一個組織找了記者一同建立的 fnc-1 dataset,模型訓練的部分是運用 Pytorch 的 Transformers 進行遷移學習,嘗試 BERT、RoBERTa、XLNet,最終使用我們評估 acc、f1-score 結果最適合長度較長文本的 XLNet,並且到 FB 上實際去爬取文本,使用這個 NLP 模型進行預測,將結果與牛津大學的 media report 進行媒體品質現況的比對,最終也發現像是 Buzzfeed 這種比較小眾的媒體確實在受眾的信任度較低。
- 延續問專題的內容,你對 NLP 的基礎傳統知識?
- 在傳統基礎知識方面,我主要是在人工智慧導論中有所學習,像是 SVM、random forest 這些基礎的演算法,而我主要是在海廢預測競賽中實際運用,當時平台直接打包好的 dataset 要廣泛嘗試相對方便,所以我才會在那次最終嘗試了 AutoGluon 的方式試試看能不能更有效率快速的完成較佳 accuracy 的模型。
- 關於科展專題的內容,你做了那些深度學習的過程,做了哪些探討或是實驗?
- 自我介紹 (5 mins.)
- 第二間(直接進入 QA,非常閒聊,以下對話呈現)
- 還有沒有前面沒講到或來不及講完的或想問甚麼?
- 看教授對於我的專題實作、自學經歷或是團隊領導哪一方面比較有興趣,我可以來多做說明
- 你排序一下,看哪個最值得講
- 剛剛前面一間都在講專題相關的,那我來分享一下關於團隊領導的經歷;我在擔任資訊社社長的期間除了推動了很多活動,像是與奧義智慧科技的資安合作計畫、與松山高中的營隊合作,展現我跨域整合與領導的能力,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辦活動考驗了我靈機應變與決策的能力;同時在擔任講師的過程讓我有機會將自己過去所學重新再統整一次,重新整理筆記,嘗試如何將知識傳遞給他人。
- 所以你要當社長同時還要教課 這麼辛苦~都沒有人幫忙你喔~這個社團是你創立的嗎?
- ><不是,在我接任社長前的過去幾年,我們社團做的事比較少,因此我在接任社長後除了改善行政、財務、自己授課,希望可以帶動並傳承一個好的學習風氣。
- 你們社團過去是做什麼的?
- 由於我們社團比較年輕,最起初是做資安,後來 AI 興起後開始跟數資班做專題、機器人等,專題主要是從我開始,然後今年學弟們也開始打一些競程。
- 所以是有老師帶?還是學生?
- 一位北醫醫工雙主修北科大資工的學姐,她同時也指導我的研究計畫初期。
- 所以你比較沒在打競程,還是你也跟學弟一起打?
- 我自己主要還是專題這方面,競程方面同學也會拿題目來跟我一起討論,所以我自己時不時會去 zero judge 找一些題目解一下玩玩看,接觸一下不同領域。
- 對啊對啊,我印象中政大附中沒在打競程。
- 你大概報了幾間特招?
- 大概 5, 6 間左右。
- 什麼是你進來之後最想要做的?以及這些學校你的比較是甚麼?
- 師大的部分對我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離家近,我就住附近而已,應該會是我的優先選擇。
- 由於我哥哥大我一歲也是讀相關電資科系,所以我也蠻了解哪些課程會很硬,所以首先最基本的是顧好資工的必修課程,另外希望可以學習 data mining 相關課程,同時善用三校聯盟資源在現有的 ML、NLP 領域持續加深,然後參與科技部大專生計畫。
- 你有沒有了解過系上有哪些老師可以指導 NLP?
- 沒有誒,想說進來之後可以再來慢慢聊
- 你知道中華民國計算語言學學會理事長就在我們系上嗎?
- 阿…沒有了解到耶 ><(後來查了一下是陳柏琳教授 XD)
- ><進來之後要做 NLP 沒問題,系上有很棒的老師可以指導
- 三校聯盟確實是相當大的助益,而且實際有在運作,對我們來說三校地域性是優勢,想跨修雙主修都沒問題
- 對呀,像我也聽哥哥說過像是台聯大系統就比較沒太大效益,確實沒像三校聯盟這樣有頻繁的交流,而且我之前專題的指導教授也是台科大的鮑興國教授。
- (最後敲門時間到,教授說「時間關係今天先跟你聊到這邊」大概就結束惹~)
- 還有沒有前面沒講到或來不及講完的或想問甚麼?

心得&小建議
此次面試整體的感覺很讚
報到分流、等待的過程,系主任還來跟學生&家長聊天
同時,這次面試是這次特選之旅的第三間,也是最後一站
present & QA 準備的也非~常~充足,基本上已經沒啥緊張感
面試的教授也都很 nice,另外我有發現我在面 A 考場的時候,兩位教授現場在「翻閱」我的備審,所以我想紙本裝訂和美編排版的誠意似乎就有點重要了
第一間教授問到「延續問專題的內容,你對 NLP 的基礎傳統知識?」,我最後只講了 SVM 和隨機森林(這些比較不算是針對 NLP 的演算法),竟然忘記可以分享 naive bayes、梯度下降,不然分數應該可以更高🤦♂️
第二間雖然氣氛輕鬆,我也跟教授聊的很愉快
但建議大家切記對話的內容不可因此過於閒聊,能抓到可以有深度的答覆的問題一定要掌握
同時,可以 show 一下簡報補充說明,所以建議簡報可以除了預定要講的頁數,可以多製作幾頁,用來輔助說明一些歷程經驗
(所以建議可以帶個平板,沒有的人可以跟學校借~)
另外,我覺得臺師大的面試方式真的很讚,任何人想編故事來 QA,我想絕對會被識破
兩間的教授都問得很認真
特別是第二間聊天式的 QA
最能展現考生真實的一面,所以就有多少講多少,盡量把事情講清楚不然容易被教授誤會(像是我社團那一 part 就講的有點模糊),當然也不要屈就自己,自信拿出來會有好成績的!
至於台師大有偏好哪一類型的學生嗎?我是看不出來,我想更看中的是潛力和態度吧~
補充說明:
為啥會有逕取?根據系主任說法,其實逕取是他們認為那些人會再其他學校重榜,學系想要在有限量能內增加複試能面的人才,才讓這些人逕取(白話文就是逕取的這些人高機率會去交清,所以就直接不面了,就算來了,能力也絕對沒問題)。
相關連結
- 臺灣師大資工特殊選才|心得
- https://whyhugo.github.io/2023/04/04/師大資工特選心得/
- 文章作者:Hugo Wang
- 撰寫時間:2023-04-04
- 《版權宣告》
-
CC BY-SA 4.0
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